Background Image
学院首页 > 人才培养 > 本科生培养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【机情无限 精彩毕设】机械2025届毕业设计(论文)中期检查优秀案例分享第二十八期——3D打印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激光抛光熔池演变过程研究

发布时间:2025.04.16 | 编辑: 李艳梅

学生姓名王尚言

      机械(茅班)2021-01班

指导教师王小强

毕设题目3D打印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激光抛光熔池演变过程研究

一、概况

1.选题意义

本论文围绕镍基高温合金IN718的脉冲激光抛光展开研究,从抛光时熔池的动态行为入手,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,明确抛光加工思路,提出了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抛光方案。根据仿真熔池动态行为结果,深入理解激光抛光过程中熔池演变过程与激光抛光表面的基本原理。同时尝试使用不同加工参数组合与优化方案,结合加工表面质量分析,得到工艺参数对于熔池稳定性控制以及激光抛光效果的具体影响,最终得到理想的综合加工方案,能够实现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最佳抛光效果。

2.任务分解

1背景调研:搜集已有的研究成果,梳理国内外在金属激光抛光领域的研究脉络,了解其主流方法技术。

2仿真阶段:建立激光抛光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,理解激光抛光作用机理;

3实验阶段:通过实验探索工艺参数对抛光表面的影响,寻找最佳抛光效果的参数组合;

4优化阶段:引入磁辅助控制与组合加工策略,进一步提升表面质量与加工效率。

二、已完成工作

1.围绕3D打印金属表面的激光抛光,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,并且完成了1.5万字的英文综述翻译,深入了解了当前研究的关注点与不足。

1 英文文献翻译

2.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,建立了激光抛光熔池模型,初步揭示熔池受马拉格尼效应的张力驱动力影响下重新平滑的过程。

2 模型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

3 仿真结果图

3.使用红外纳秒脉冲激光器开展实验研究,研究对象为3D打印的IN718镍基高温合金,初始表面粗糙度为Ra4-6.5um。选择了表面深熔作为实验方案,设计多次正交实验,初步选定了功率、脉冲频率、扫描速度、脉宽、扫描次数,使得表面粗糙度下降90%左右。

4 材料初始表面地形图

5 表面浅熔()与表面深熔()抛光效果

4.针对本课题表面深熔长脉宽的方案,考虑引入磁场对熔池的流动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。设计实验使用永磁铁进行了此辅助加工可行性分析,发现在目前的加工参数下其对熔池液滴流动确实有一定的控制效果。

6 磁辅助加工可行性分析
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1.优化仿真模型,对仿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;

2.开展“频率-速度”组合研究,寻找最佳抛光参数组合;

3.进行加工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,提出最终加工方案;

4.论文撰写与毕业答辩。

问题一如何在仿真中体现出材料的相变过程?

回答在函数定义中引入了相分数的概念,固态为0、液态为1,并且在固相温度和液相温度之间平滑过渡。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阶跃函数、插值函数实现了材料的物理特性随相变进程而不断变化,并且需要考虑到熔化带来的潜热损失。

问题二抛光方案的选择标准是什么?

回答抛光方案以粗糙度下降程度为主要判断标准,浅熔方案虽然光洁度更佳但是其粗糙度下降少,而深熔方案可以让表面粗糙度下降90%左右,虽然表面有液滴出现但可以通过多次抛光消除,因此最终选择深熔方案。

问题磁辅助加工的原理是什么?

回答液体在磁场中流动时会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反的洛伦兹力,其作为阻尼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熔池的过流现象,通过减少流动速度来减少液体的溢出,进而在熔池凝固后得到更好的表面。

通过参加此次中期答辩,我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内容和任务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。在展示过程中回顾了前期已完成的工作内容,包括文献综述的翻译整理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,以及初步实验参数的筛选与验证以及提出了一些加工优化方案。在答辩环节回答评委老师的问题的过程中,我意识到目前的设计在模型精度控制、数据分析维度以及实验设计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。此次中期检查不仅让我进一步明晰了后续的研究方向,也暴露出我在逻辑表达、实验结果可视化处理等个人展示方面的欠缺。今后的研究中,我将加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,注重结果的可解释性与对比性,确保论文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。